鲫雯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语言 >

我的前半生溥仪 放不放”的现状

我的前半生溥仪 放不放”的现状

时间:2024-05-12 14:05:01 来源: 作者:admin

1950年8月1日,溥仪与另外263名伪满洲国战犯,被苏联移交给中国政府。

此时的溥仪心理压力非常大。

一方面他是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他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做过伪满洲国的皇帝,在做伪满皇帝时,做过一些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堪称汉奸。

因此,溥仪也清楚,如果要给他定罪,政府枪毙他10次都不冤枉。

所以,当溥仪发现政府并没有打算枪毙他,反而是把他和那些战犯们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再教育和劳动改造时,心里一颗石头才终于落地。

(补袜子的溥仪)

尽管溥仪在这之前,一直过着被诸多人伺候的生活。

但是他在战犯管理所里,为了争取宽大处理,一直积极表现着。

做个普通人,成了他的理想之一。

溥仪不光每天干劳动,还积极不定时向所长汇报思想。

除此外,他还对医学有了深厚的兴趣,且还学会了针灸,以此来帮助别人。

对于溥仪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所长非常高兴。

有一段时间,全国上下都在宣传“除四害”,战犯管理所自然也积极地开展这项运动。

所长曾问溥仪有没有打死过蚊子和苍蝇?溥仪老实地回答,从来没有过。

所长也能理解溥仪,毕竟之前他是皇帝,前呼后拥,打蚊子苍蝇的事轮不到他做。

所以所长就交给他一项任务,要他抓两只老鼠当作战绩。

溥仪犯了愁,一是他真不知道怎么抓老鼠,二是他也不知道去哪里找老鼠。

结果这事被其他战犯知道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给他出主意,甚至有人还特意帮他做了个捕鼠夹子。

在大家的努力下,溥仪还真抓到了老鼠。

这让溥仪十分高兴,马上去向所长汇报战绩。

所长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很好,你能捉老鼠了,说明现在的你和过去的你已经不一样了,这就是进步。

谁知,所长这番勉励的话,却让溥仪感觉五味陈杂。

他模糊地意识到,皇帝的标签已经像烙印一样刻在了他身上。

想要让人们不要一说到他,便想到他曾经的身份,这是一件极不容易办到的事情。

于是,在经过反复的思索后,溥仪为了让组织对他的思想动态有更直观的了解,他开始写自我检讨材料,并在材料中揭发了日本政府和伪政权的种种罪行。

溥仪的举动得到了所长的肯定。

随着检讨材料增多,内容也不断丰富,于是在上级的指示下,溥仪准备撰写《我的前半生》。

(溥仪和苏联军官)

其实,溥仪曾在他的“反省笔记”中提到,他在苏联的时候,为形势所需,也曾把一生粗略地写成了一本“陈述书”,但那个材料写得“很不老实”。

溥仪在被关进战犯管理所之初,由于对外面的情况,都是通过管教人员知道的。

尽管他在公开场合,不管是劳动,还是政治学习,都表现得非常积极。

但他内心对管教说的话将信将疑,而这种“死不死,饶不饶,也成了他的心理负担。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会趁管教人员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占卜,或者“夜观天象”,以期望能找寻一丝对自己有利的征兆。

好在溥仪没有受太长时间煎熬,他便看到了希望。

先是政府为了对他和其他战犯进行思想教育,组织他们到一些厂矿去参观。

他通过参观,不光了解到了新中国的欣欣向荣,同时他还听了不少曾经受过日寇迫害的受难者的演讲。

得知在他做伪满皇帝时,日寇在东北一带犯下的血腥罪行,这些对溥仪的触动很大。

此外,在政府安排下,溥仪的七叔载涛带着他妹妹韫颖和韫馨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来探望他。

亲人们的到来,让溥仪欢喜不已。

再听说爱新觉罗家族其他人的消息后,他十分感慨地说,他没想到他还能见到亲人,他觉得这像在做梦一样。

不过最终让溥仪卸下思想包袱的,还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毛泽东在那次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对被俘战犯一个都不能杀”的主张。

并且还特别强调,哪怕是被俘的宣统皇帝也不能杀。

当时,有人把毛泽东的话带给了溥仪,溥仪忍不住热泪盈眶地说:“我认识到我的罪恶,是应该受到祖国严惩的……多年来,政府不仅没有惩处,而且还在各方面都给予宽大,这是我没想到的……”

(溥仪在学习)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溥仪打心眼里感受到了国家政府的恩情。

同时他也真正从思想上开始向认罪的方向转变。

当时,溥仪写《我的前半生》,也是政府任务,所长对此十分重视。

还特意把溥杰派到溥仪身边,做他的助理。

于是,从1957年起到1959年这段时间里,由溥仪口述,溥杰执笔,把溥仪从3岁登基一直到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经历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字数大约在45万字左右。

溥杰曾说,当时只是把这件事当政治任务,因此没认为这是一部回忆录,而是把它当作自我检查的材料来写。

所以他从头到尾一直都以溥仪的口述为重,几乎不能称为书。

《我的前半生》撰写完后,就被油印了几十本,分别呈送公安部领导,及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参阅。

同年冬天,抚顺战犯管理所召开了特赦大会,当时,所有的战犯都参加了这次大会,溥仪也在其中。

其实在这次大会之前,领导曾找溥仪谈过话。

当时溥仪就表示:“这次赦免有谁都不能有我,我罪恶严重,论表现也不比别人强,我还不够特赦的条件。

但是在谈话后,溥仪却对相熟的战犯说:“如果这次能特赦我,完全是党对我的宽大。

认为我有了做人的资格。

我前半生有罪,党指给我改恶从善的道路,后半生我一定要好好跟党走。

在特赦大会开始前,溥仪内心还很沮丧,认为他是没有希望了。

然而让他颇感意外的是,在宣布特赦名单时,居然宣布的第一个就是他的名字。

等他从领导手中接过《特赦通知书》后,他眼泪早已打湿了脸颊。

(溥仪接受《特赦通知书》)

特赦不久后,溥仪就登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望着车窗外的风景,溥仪心里很不平静,他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很认真地写下了:“祖国,我的祖国啊,你把我造就成了人。

1960年,由于中央领导认为《我的前半生》很有教育意义,于是在公安部的指示下,把《我的前半生》的修改和出版工作,交给了下属单位群众出版社,并由编辑李文达负责该项工作。

于是,从1960年到1964年,李文达与溥仪通力合作,由溥仪口述,李文达负责执笔,再经过不断走访,完善资料,在经过反复修改后,终于定稿。

1987年,根据《我的前半生》改编的影视作品《末代皇帝》在上映后,轰动一时,并且还夺得了奥斯卡大奖。

这也让《我的前半生》一度成为当时的热销图书。

如今,溥仪已经离世已经快60年了,但《我的前半生》却依然受到不少历史迷们的推崇,想必这个结果是溥仪当初完全没有想到的吧。

(参考资料:《我的前半生》等)

标签: #战犯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