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读(ID:dandureading),作者:谢匡时,编辑:坏坏,文内图片均来自摄影师。
提及朝鲜,话题总是惊人的雷同。
在我们的印象里,它似乎就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人们穿着统一的黑灰色服装,迈着同样的步伐,单调乏味又封闭。
但我们的讨论,真的只能止步于此吗?摄影师谢匡时就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第一次走进了这个“神秘之地”。
这七天六夜的旅程究竟让他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而又是什么让他“每天都在新奇与恐惧的斗争下度过”?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答案。
2018 年 4 月,我报了一个七天六夜深度旅游团,第一次走进“神秘”的朝鲜。
之所以把“神秘”加上引号,因为这是一个观看身份以及信息传播的问题,我们看朝鲜其实和朝鲜看我们的“神秘”观感是等同的。
我无意也无法阐释这个被外界称作“隐士之国”的国度是如何运转的,同时我又无法否认作为一个外来者的好奇及摄影师的摄取欲望。
在一次次穿梭平壤城的过程中,我细心的打量着平壤的人、景、物等一切目所能及的内容,并尽力地记录下来。
▲平壤街头一角从我坐上丹东开往平壤的 K95 次国际列车开始,我内心就开始躁动。
绿皮列车驶出站台,用极其缓慢的速度经过中朝友谊大桥,我回头望了一眼被甩在身后的的丹东,猛地意识到,“我到朝鲜境内了”。
我端起相机开始拍摄,内心忐忑。
我害怕一不小心会犯怵到这个国家的禁忌。
在我们的印象里,朝鲜是一个自上而下被严密管控的国家,不允许外国人轻易进入,不允许拍摄,不允许自由走动。
这应当归因于西方媒体的传播。
▲朝鲜农村地区▲新义州开往平壤沿途的一处火车站站台在新义州到平壤五个小时的缓慢行程中,我一路观察,打量着绿皮车内外我所能看见的一切,灰色的天空,荒芜的田地以及铁道旁一双双眼巴巴望着远方的眼睛。
在我按下快门甚至只是望向他们的时候,朝鲜人在极其迅速的反应时间内,和我目光交汇到一起,这种敏感从一开始就震惊了我。
而在接下来的六天行程里,更是被演绎到堪称神奇的地步,其中一件事情,时至今日回忆起来,仍然让我胆战心惊。
进入平壤,心情随着城市的马卡龙色彩产生了多样性的变化。
平壤作为朝鲜的首都,是朝鲜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也是朝鲜对外展示的一张名片。
苏式风格的火车站及其功放的阿里郎音乐给这个城市奠定基调。
走出平壤火车站,拥挤的人群和热闹的景象,终于让我放松下来,“哦,城市之间彼此还是差不多的,至少火车站的景象都是如此”。
▲朝鲜的有轨电车在朝鲜,外国游客不允许自由行,只能选择跟团游。
游客被安排在平壤最好的涉外酒店羊角岛国际酒店和高丽酒店。
每天的行程都是去朝鲜导游精心安排的景点。
比起主题思想塔、人民学习大会堂、中朝友谊塔、凯旋门等景点,我更喜欢平壤的街头景观。
四月的平壤,正值春天,杏花和桃花都已盛开,搭配“马卡龙”色块的明亮色调的建筑,街头十分好看,特别适合街拍。
朝鲜和日本很像的一点就是街头特别干净,几乎也是一尘不染。
当然朝鲜是有着广大的劳动人群,大家随时都会搞卫生。
其实街上的垃圾箱很少,当然朝鲜人生产的垃圾也少。
▲颜色鲜明的朝鲜建筑走在平壤的街头,市民基本上都是成群结队往前走,偶有三三两两的人停下来,也是在望着前方,大家的眼神里都流露着某种期待的目光。
市民走路的步子都是统一的,像极了我们大学军训时的正步。
平壤男性大多穿黑色、灰色、卡其色的夹克或者西装,整齐低调;平壤女性打扮则出挑得多,空气刘海、黑色丝袜、玻璃高跟鞋已经成了标配。
导游介绍,在朝鲜,女性外出穿裙子是一种礼貌。
在我眼中,某种程度上,平壤是时尚的,一种统一制式下的另类时尚感。
当进入真实的场景之后,当下的感受和脑海里的印象不停对比,认知进行新陈代谢。
在进入朝鲜之前,我查阅了大量和朝鲜有关的资料,翻阅了媒体上关于朝鲜的深度文章,阅读了布鲁斯·卡明斯的《朝鲜战争》,观看了《鸣梁海战》等朝鲜历史影片以及收集了十几位中外摄影师拍摄的朝鲜影像。
我必须承认,布鲁斯·卡明斯的观点深刻影响了我,作为研究朝鲜战争的美国左翼学者,布鲁斯·卡明斯很多言论在美、韩之间经常引起轰动甚至不满,但在中国获得理解应该不算怪事。
我不愿意去过多阐明个人立场,而是想从更多角度去理解被“神秘化”的朝鲜,理解朝鲜人当下的生存状态及其精神面貌。
布鲁斯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美国之所以没有打赢这场战争,是因为美国人根本没有也没尝试过去了解朝鲜,而时至今日仍然如此。
▲在公交车站候车的人们▲平壤年轻人在教室里上中文课布鲁斯的观点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在朝鲜境内的每一刻,我非常用力地观察身边的朝鲜人,我想看清他们的面庞、表情、眼神,我想知道他们在思考什么以及是如何思考的。
我没办法完全走近他们,只能在行驶的火车上、大巴上、小巴上以及转场的过程中匆忙地打量着他们,并尽力拍下我看到“真实的”朝鲜以及朝鲜人民,有时候还试图去聊上几句。
历史上,中国长期处于东亚的核心地位,朝鲜、日本、越南等都会派人来学习中国先进的体制和文化。
但今天的事实是,我们对朝鲜的当下及其历史知识了解非常少。
在金日成故居万景台的一次聊天中,同行的朝鲜实习男导游说,“我们对中国的研究非常多,因为中国是我们的学习对象。
”他当了 10 年兵,现在是金日成综合大学汉语专业的大一学生,虽然他在第一天自我介绍的时候说,“我的中文不太好,请大家多多关照。
”但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他几乎听得懂我们所有的对话。
同行的朋友介绍,我们在讲到资本主义这个词的时候,他还好奇地和其他导游交流这个词的意思。
▲平壤市区,随处可见的官方宣传标语在朝鲜我与世界失联了七天,每天都在新奇与恐惧的斗争下度过。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触碰到了一些他们的禁区,被警告、审查过几次,相机也被导游上缴代管。
最后一天,当火车跨过鸭绿江,悬着的心终于松下来。
调整了一个多月之后,我心态才恢复正常。
这次行程让我对朝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很多时候事实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那里的人民其实和我们并没有什么区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读(ID:dandureading),作者:谢匡时,编辑:坏坏,文内图片均来自摄影师。